印太戰略與台海和平
東海大學政治學系 陳蔚芳助理教授
從「重返亞洲」到「印太戰略」
「印太戰略」並非一個嶄新的概念。早在2007年安倍訪問印度時,便提出「自由與開放的印度洋─太平洋」的概念,旨在推動兩國在區域內建立共同價值與發展合作。2016年11月印度總理穆迪訪問日本時,在日印高峰會談後共同發表聲明,提出要建立一個「自由開放的印太空間」,並藉由連通太平洋與印度洋(兩洋),最終連結亞洲與非洲(兩陸)。此時,「印太戰略」仍然是以日本與印度為雙元核心的地緣戰略構想。
「自由與開放的印度洋─太平洋戰略」(Free and Open Indo-Pacific Strategy,簡稱「印太戰略」,FOIP)正式成為美國的亞洲戰略主軸,是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,透過美國一系列戰略舉措而逐漸明朗。首先,川普於2017年11月初訪問亞洲時,與日本首相安倍就建立「自由、開放的印度洋-太平洋戰略」進行高峰會談;在12月中旬發布的「國家安全戰略」以及2018年1月發布的「國防戰略報告」中,美國也正式使用「印度─太平洋」一詞,將範圍定義在從美國西海岸到印度西海岸為止的地區,這是第一次明確定義「印度─太平洋」的地理範圍,也象徵性地取代歐巴馬時代的「重返亞洲」與「亞太再平衡」;今年5月底,美國正式宣布將「太平洋司令部」更名為「印度─太平洋司令部」,使「印太戰略」在名義上有了可操作的執行者。
陳蔚芳為英國杜倫大學政治學博士,現為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。專長為歐洲統合、區域主義、國際發展與合作。
#完整內容提供會員參考
#歡迎加入協會
發表迴響